Web3.0时代到来,imToken要借助区块链技术帮更多人完成价值存储和转移

自2020年以来,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就迈入了上升期。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政务服务的场景融合,区块链技术也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跨境支付等大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再加上资本的活跃与加持,区块链产业的社会认知度和行业认可度都在不断得到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研究机构IDC的数据,2020年我国区块链行业规模达5.61亿美元。包括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传统金融机构、产业集团等在内的主体纷纷开始布局,初创企业也进入井喷模式。在这其中,成立于2016年的imToken就是一家很有特点的公司。它的主要产品是一款去中心化的数字钱包,用于承载去中心化数字世界的资产、身份和数据,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1000万用户提供了数字资产管理服务。

近日,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斌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分享了他对于目前区块链产业面临的机会、挑战的看法,以及imToken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带来Web3.0技术变革,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近年来,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前瞻产业研究院曾在报告中分析道,2021~2026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并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而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钱包作为管理数字资产世界的资产、身份和数据,是用户使用区块链服务的入口。何斌表示,可以预见随着区块链带来的Web3.0技术变革,将会像Web2.0一样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里。

与Web2.0的平台中心化不同,Web3.0以泛中心化为核心,通过分布式共识、可信计算等技术,保护数字资产创造以及价值变现过程中的价值安全与价值确权,通过共识机制行使管理职能,保证数字资产与服务资源在社会群体中实现公平共享。“Web2.0带来的变革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支付实现网上购物,而区块链带来的Web3.0则能帮助普通人在数字世界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掌控数字资产,保护个人隐私数据。”

他进一步分析道,区块链钱包的门槛主要存在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成本这两个方面,并表示这也是imToken努力的方向,即通过产品优化和技术突破,帮助用户更加简单地使用区块链服务。

 

做好四件事,帮助更多人完成价值存储和价值转移

2016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区块链元年。这一年,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开始被关注和挖掘,资本热捧,巨头入场,行业热度居高不下。也是在这一年,何斌创立了imToken。

他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表示,借助区块链平台,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下完成点对点的价值转移。“当时我们从2016年出发做钱包也是看到了这个技术的魅力,希望打造一个非常好用的、移动端的软件工具,帮助更多人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完成这样的价值存储和价值转移。”

这也就是他选择的切入点——去中心化的数字钱包。在这个过程中,何斌和团队对于怎样做好数字钱包也有了深刻的体会,他总结了四点,叫做存、转、兑、器。“存,就是保管私钥;转,是指转账、支付;兑,交易、兑换;器,imToken作为钱包工具,是帮助用户来去跟区块链交互使用新技术的工具,所以它也是器。”

经过5年的稳定发展,imToken在移动端轻钱包领域已较为完善,可以帮助用户便捷管理数字资产,无缝对接去中心化应用的DApp开放浏览器。除此之外,imToken还围绕区块链数字钱包领域成立了imToken Ventrues,来投资服务数字钱包生态相关的公司。同时,战略孵化了去中心化交易所Tokenlon和硬件钱包imKey,帮助imToken生态完善钱包内的去中心化资产兑换和更安全的硬件钱包离线签名交易。

何斌表示,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从Web2.0到Web3.0转换的范式,从用户到整个新的价值网络交互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范式。对于用户而言,需要有新的浏览器、新的网络去交互,而这其中还存在大量机会。

“数字钱包未来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小而美的签名工具,二是大而全的资产应用。imToken下一步的规划将主要围绕‘Making Blockchain Simpler’主题,让晦涩复杂的区块链业务变得简单,从而让用户更多关注自己内在诉求。”他总结道。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28928.html

(0)
上一篇 2023-10-30 19:37
下一篇 2023-10-31 07: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428143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