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旋路径的特点分析 台风迥旋路径的形成原因

导语:迥旋路径,作为一种独特的行进方式,其特点显著而多样。首先,它展现出一种非线性的行进轨迹,这种轨迹并非直线或简单的曲线,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变化,并且这种特性使得迥旋路径在多种场景下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就一起去看看迥旋路径的特点分析和台风迥旋路径的形成原因吧!

迥旋路径的特点分析

迥旋路径的特点分析 台风迥旋路径的形成原因

台风

西太平洋同时出现两个台风的机会不少,两个台风同时存在时,对彼此的运动产生牵制和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类,即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当两个台风距离较远时(≥15个纬距),将产生间接影响。即其中一个台风,影响了太平洋高压、热带辐合区和赤道高压等系统的活动,并通过这类大型系统对另一个台风产生影响。

当两个台风的距离较近(譬如≤12个纬距)时,两个台风将相互迴旋,产生直接影响。本节主要讨论这种影响。直接造成双台风迴旋运动的次数并不多,1949—1974年出现迴旋运动共14次,平均两年左右出现一次。典型的迥旋运动仅有两次。这两次分别发生在1964年和1970年。象这样典型的迥旋运动再上一次是发生于1945年的8月下旬,发生在日本以南和我国台湾省以东的洋面上。这样典型的迴旋运动平均10年一遇。迴旋运动有显著的季节性,全部发生在7.8.9三个月。

7.8两月热带辐合区猛烈北抬,赤道北侧的热带海区气压分布均匀,双台风的相互作用较其他月份突出;另外,7.8两月也是多台风同时存在的旺季,给迴旋运动提供了条件。第一类是最典型的迴旋路径。两个台风各自相对旋转一周(360°)或超过一周(>360°)。这类旋转的结果往往使两个台风趋于合并。第二类相对旋转1/4周(90°)或稍超过1/4周。这类迴旋运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西台风的路径打一个逆时针的转,东台风在移过西台风东北方位或偏北方位时速度加快,路径未见有曲折变化。迴旋结果两个台风分开,仅少数合并。第三类的相对旋转近半周(180)。

两个台风几乎同时向北移动,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西台风移速减慢,这是迴旋效应开始的迹象。东台风迅速从西台风的北侧旋越,并显著加速。当东台风转到西北侧时,西台风再加速向北移出。A点是可能发生合并的位置。第四类的相对旋转也近半周,但迅速移开。两个台风处于南北方位时相对移速最快,迴旋过程中其中任一台风都没有减速现象。第五类的迴旋是第一类的初期阶段。西台风移速缓慢,东台风围绕西台风迅速北上。相对迴旋1/4周即趋于合并(或迅速分开),1945年8月的台风迴旋属于这一类。第六类是一种很特殊的迴旋。以上五类都是逆时针方向相互迴旋,在西太平洋上见到的几乎都是逆时针迴旋。这类是顺时针迴旋,和大西洋的情况不同,西太平洋很少有这种迴旋方式。两个台风的距离远大于逆时针迴旋时两个台风的距离。

当两个台风都有一段北上路径时(即1.2.3.5类),西台风的移速要减慢,而东台风则迅速超越西台风并与它迴旋,即东台风围绕西台风的迴旋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西台风作用于东台风的旋转力与东台风内力重合,而东台风作用于西台风的旋转力与西台风内力抵销,故西台风迴旋幅度小。下面以西台风的中心作为坐标原点,按以上所分六类(统计时段内未见第5类)点出东台风的相对迴旋路径,以便显示出迴旋时相对运动的特点。这个图表明:

(1)同一类的相对路径很相似。第一类都呈螺旋线,遍经4个象限,第二类都出现在第1象限,第四类在第1.2两个象限(其中较特殊的是7413.7414.但相距太远,相互作用不明显),第三类在1.2.3象限。

(2)每条路径均有一个或两个扭点,第一个扭点表明相互作用的起点。第二个扭点表示作用终点。合并的台风只有第一点。这些点的位置各不一样,主要取决于台风强度和外界环境。从这几个台风看,两者<10个纬距时,出现迴旋作用;<4个纬距时,出现吸引作用,其结果使两个台风合并。

迥旋路径的特点分析 台风迥旋路径的形成原因

台风

(3)第一类迴旋后都合并,第四类都不合并。第二类和第三类要根据台风强度和环境条件来确定是否合并。了解迴旋运动的分类和各类特点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是有帮助的。当两个台风相互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这两个涡旋之间便产生迴旋和吸引作用,这在第七章中已经提到。但环境流场对这种作用很重要,它可以加剧迥旋和促使吸引,也可以抵销两个台风之间的迥旋作用。迴旋运动时的环境流场可以分为下面两类。

(1)强迫场对迴旋运动起主要作用的环境流场一般都是强迫场,它可以促使两个旋涡接近、合并也可以促使分开。是一个强迫迴旋和合并的流场,这是1970年9号和10号台风发生迴旋运动时的环境流场,两个台风被夹在南北两条很强的高压带之间。这两个高压带造成的环境流场,与两个台风的迴旋方向是一致的。从而加剧迴旋运动。这个流场还迫使这两个台风相向而移,缩短距离,并促使它们合并。强迫分开的流场,这是1972年3号台风与6号台风正在迴旋时的500毫巴流线。6号台风受到日本北部太平洋高压很强的牵引,向西北方向移动;3号台风受到我国大陆上一环高压的牵引向东南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台风迅速分开,结束迥旋。23.24日,已经出现了互相分离的相对运动。26年中唯一的顺时针迥旋,是一种典型的强迫迥旋。

这两个台风正好位于一个经向太平洋高压东西两侧。受高压外围气流引导,强迫形成顺时针迴旋。

(2)自由场两个台风接近时,环境的基本气流很弱,迴旋运动主要受两个台风本身的流场相互支配,称为自由场。自由场里迥旋运动环境的作用很小,或基本不起作用。1967年7月20—23日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迴旋的台风,其环境流场是一个自由场。这两个台风的距离很近,迥旋以后其中之一趋于合并消失。由于当时引导气流很弱、台风周围气压分布很均匀,后来这个台风形成了蛇形路径。在其生命史中出现了三次路径的异常:即迴旋、蛇形路径,以及最后在很偏北的纬度正面登陆我国,这是非常少见的。以后的路径。

(3)何时分开,分开后各自路径。这几个问题都涉及到对环境场的预报。一般情况下,强迫场和自由场很难区分开来。两种情况都是混合存在的,预报的时候在于正确估计强迫作用和自由迴旋作用的相对大小,以及运用以上的分析来判断这两种作用的相互助长和抑制。当两个台风分开、或合并以后,可当作单台风来预报其路径。最后要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两个台风受到迴旋、吸引等作用最后两个环流系统互相合并以后,但两个眼还单独存在于合并后的环流整体中,并在这个统一的环流整体中两个台风眼还作互相旋转,以致无法再判别出来哪个眼原来是属于哪个台风的。根据1970年9、10号台风合并后的雷达和卫星云图可以看到,原来的两个眼还继续存在。

在7日那天,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都曾分别报告各有一个台风眼登陆。这个事实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是很有意义的,它向我们提示,当双眼台风登陆时,要注意在眼的两个登陆区将出现两个较强的风雨区,这和一般台风登陆时的风雨预报将有所不同。

台风迥旋路径的形成原因

台风旋转路径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转偏向力、‌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以及其他气象因素的相互作用。‌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台风形成的气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气流向右偏转,‌从而形成逆时针旋转。‌这种旋转是台风路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对台风路径有重要影响。‌当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时,‌台风会沿着其外围移动;‌而当副热带高压位置不稳定或远离台风时,‌台风路径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忽东忽西、‌忽南忽北.‌

其他气象因素的相互作用:‌台风的路径还会受到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如冷空气、‌季风、‌大陆高压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台风路径的复杂变化.‌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642589.html

(0)
上一篇 2024-07-17 21:00
下一篇 2024-07-18 12: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428143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