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气象预测与分析中,黄海台风的西折还是东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台风路径的预测准确性,更对沿海地区的防台减灾工作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台风西折与东折的定义,当台风在黄海地区形成后,其移动路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海洋温度等,若台风受到来自西部的气流或系统影响,导致其路径向西北或正西方向偏移,我们称之为“西折”,相反,若台风受到东部气流或系统的影响,导致其路径向东北或正东方向偏移,我们则称之为“东折”,并且大家知道黄海台风季节是几月吗?下面就去了解了解吧!
黄海台风的西折还是东折
台风
台风移到黄海,正常情况都作抛物线向东北方向移去,但个别台风转向是相反的,竟向西北方向移去,这是对我国北方沿海三省一市和黄渤海有严重影响的异常路径。在1970年以前,这类路径的频率在200个台风中仅有一个,出现机会很少。
但最近5年中(1970—1974),这类路径频率增加,在100个台风中,有3个。这类台风造成了近几年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夏季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黄海西折路径季节性很显著,除了有一个发生于6月中旬(未编号),其余6个(1949—1974)全部发生于7—8月。这和7—8月份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下列三个环流特征有关:
(1)西风急流明显北移,移到40°N以北。因此在40°N以南洋面台风不致出现急转向,经常可以发生沿经线北上的路径。急流南压到黄海及其以南的季节,不可能出现这种路径。
(2)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全年最偏北的位置出现在这两个月,因此台风可以北上到相当高的纬度而不致转向。另外,这也使方头转向的路径在这两个月频率很高。
(3)这两个月也是东亚阻塞形势建立的高频季节。阻塞形势在东亚高纬建立,其作用将使西太平洋西部海面(黄海、东海)建立候的平均槽,并经常使太平洋高压在日本海和日本诸岛形成南北轴向的经向状态。这样就建立了台风得以在西太平洋西部海面北上的环流条件。下面我们对1970年以来仅有的4次黄海西折路径进行分析。
1.1970年6月12—16日的未编号台风
这个台风于6月11日生成在南海东北部,12日08时移到了太平洋高压脊北侧的西南急流里。中纬度是一支很强的西风急流,高原上是一个高压脊,华东沿海是这个脊前的槽。因此是一个典型的台风转向的形势。12—14日,这个台风已经移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实况正在向东北偏北移动。但14日这天,东亚中纬度形势急变。第一,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了阻塞高压,比一般东亚阻塞高压位置要偏南10个纬度左右;第二,在我国大陆上切断出一个冷涡,位置在苏北。14日晚上台风已经移到朝鲜济州岛附近。这一带以及黄渤海原来是西风急流区,现在已经剧变为东北阻塞高压与中纬度冷涡之间的东南或偏东气流带。14日20点开始,这个台风便突然折向西北方向移动,这和14日台风上空基本气流的剧变是完全一致的。16日凌晨台风在我国山东半
岛青岛附近擦边,使辽鲁沿海、渤海和黄海北部突然遭到11级大风的袭击。阻塞高压对台风路径的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台风转向以前,阻塞高压对太平洋高压有减弱作用,这对台风转向是有利的,这一点在第八章已作讨论。台风转向以后,如果直接靠近阻塞高压,则有利于台风的西折。这个台风的西折过程说明了这一点。这类阻高的位置要求在40°—50°N之间,比一般东亚阻塞高压要显著偏南。1970年2号台风于7月5日在日本登陆,同样遇到阻塞高压。当7002号台风与一个切断低压合并后便西折,一直移到朝鲜南部,其全路径也成Z字形。
这两个例子说明,近我国海岸的北上或转向台风,在中纬度与什么系统相遇,是急流还是阻塞,关系到后期路径预报。稳定的急流将使台风转向;如我国东北地区或日本海西部为阻塞高压,则对路径西折是很有利的。
2.1972年3号台风
1972年3号台风,7月5日生成在关岛附近洋面。在20天的漂移中,历经三次打转和曲折的路径,于25日在冲绳附近海面北上,26日08时移到济州岛附近。图9.17表明25日20时500毫巴上在东亚沿海是一个很深的长波槽,3号台风正位于槽底前方。另一个现象就是东亚阻塞高压崩溃,通过日本海与太平洋高压脊合并,使副热带高压北移,其轴线为南北经向分布。这是台风沿槽前南风北上的有利形势。但26日形势发生调整和急变,最显著的变化与上例十分相似:
(1)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高压,这个高压是太平洋高压沿43°N西伸与大陆上一个高压脊合并建成的混合高压。图9.19表明,从23—25日,东西两个高压稳定于140°E和100°E。25日以后,发生打通合并过程,使台风所在经度的40°N上高度剧增,这在变高图上同样也有强烈反应。太平洋高压脊沿43°N的西伸与东亚阻塞高压崩溃合并有关,这已在上一章的§2中提到。
(2)东亚的长波槽里在25—26日发生了对流层上部的冷涡切断过程。这在上节已详细讨论,我国华东地区上空冷涡的切断过程对黄海台风西折是十分重要的。26日我国东北地区高压建立和华东冷涡切断使黄、渤海和朝鲜南部一带基本气流急变,转成偏东气流。26日08时,3号台风突然折向西北方向,并在山东半岛登陆,随之又穿过渤海再次在河北省登陆,形成Z字形的异常路径。这个例子中形势调整与路径西折几乎同时发生,要预报这种转折较困难。我国辽鲁沿海、渤海和黄海北部再次受到11级大风的突然袭击。
3.1974年16号台风
这个台风于8月28日20点移到冲绳附近海面。处于我国沿海一个长波槽的槽前(图9.21),太平洋高压在日本东部海面成经向状态,对台风北上是有利的。但这时西太平洋西部和东亚的环流急变:
(1)28日20时500毫巴上在苏北切断出一个冷涡,这个冷涡与当时16号台风相距仅8个纬距,对台风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台风受到吸引和冷涡东侧偏南气流的牵引两种作用,迅速向西北方向移动与冷涡靠拢,并发生变性和合并过程。
(2)我国东北地区存在一个高压,这个高压29日与日本海太平洋高压脊发生合并与打通过程,从而在台风和冷涡合并体环流的北面建立了高压带。(3)1974年的17号台风在台湾东面洋面上生成后位于合并体的南方,仅相距4—5个纬距,产生两个气旋性环流系统之间的迴旋运动。这种运动也是有利于这个变性系统折向西北方向移动的。29日08时,变性系统位于济州岛附近,在以上三个调整因素作用下,29日08时以后,这个系统急剧地折向西北方向移去。29日晚在山东半岛登陆,以后又擦过辽东半岛穿越渤海到河北北部、再次登陆。这次西折过程使黄、渤海和辽鲁沿海自1970年以来第三次遭到10—12级大风的突然袭击。
4.1973年3号台风
这次台风于7月13日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以后基本上沿125°E经线向正北移动。太平洋高压同样退在日本东南方呈经向状态,这对北上是很有利的形势。18日台风移到济州岛附近海面,这时台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1973年的4号台风17日在广东中部登陆。登陆以后向东北方向移动,18日移到福州附近,位于3号台风的西南方,并相距7个纬距。这样的距离使这两个台风相互作用,出现了双台风的迴旋运动。可以看出,4号台风对3号台风的西折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台风
另外,还可看出,18日在黄海和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了高压。这一点和前三个例子的特点是一致的。因此,3号台风从18日开始便折向西北方向移动。19日晚在山东半岛登陆,以后穿过渤海,再次在河北登陆。这个台风的西折过程和前三个不一样,在对流层里没有发生冷涡的切断过程。但位于3号台风西南方的4号台风起到了和切断冷涡一样的作用。通过以上四个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在黄海西折台风过程中有三个环流系统值得注意。即我国东北南部地区的高压、东亚沿海地区强烈发展的长波槽以及从这个槽中切断出来的高空冷涡、呈南北轴向的副热带高压。当台风沿长波槽前偏南气流向偏北方向移入黄海南部时,尤其要注意长波槽中突然切断出来的高空冷涡对台风的牵引和吸引作用。通过以上四个个例的分析,对黄海台风西折的原因可概括为下面六点。
(1)东北高压:以上四例在东北南部地区都有一个高压坝。当台风移到黄海靠近这个高压,将受到高压南缘偏东或东南气流引导而西折。东北南部地区的这个高压可以是阻塞高压,也可以是中纬度高压脊与副热带高压的合并体,我国东北预报员称之为混体高压。在有的时候,这个高压是事先存在的(例如1970年6月12—16日的阻塞高压);但有的例子(1972年7月25—26日)表明,当东亚沿海长波槽切断冷涡时,这个高压往往突然生成,高压生成与台风西折之间的时距很短,从而增加了预报难度。
(2)中纬度高空切断冷涡:我国东海岸经向发展的长波槽中切断出冷涡,是黄海南部台风环境流场急变的触发点。冷涡切断与冷涡北侧(东北地区南部)高压坝的建立经常同时发生。冷涡切断以后,在冷涡东北侧基本气流由西南风急变为东南风,从而牵引台风突然西折。冷涡的这种作用,称为牵引作用。上述7203号台风于7月26日突然西折,冷涡的牵引作用十分显著。上述四例中,仅7303号台风一例无冷涡切断。但有一个7304号台风位于它的西南侧,7304号台风起到了冷涡的牵引作用,双台风的迴旋运动使移到黄海南部的3号台风发生西折。切断冷涡对台风的西折作用,不仅出现在黄海,对偏北移动的东海台风也有作用3.例如7504号台风于8月7日至10日在台湾以东海面向偏北移动,11日进入东海。这时东亚沿海长波槽切断出一个高空冷涡。11日20时,7504号台风在东海受冷涡的牵引作用突然西折,最后在浙江温岭登陆。当冷涡与台风一般相距5—9个纬距时,冷涡的牵引作用就明显地表现出来。
(3)低压环流系统的吸引作用:作用在台风整体上的气压梯度力可以写成
当台风西北或偏西侧出现另一个低压环流系统(长波槽、冷涡、台风等),并相距足够近(一般<5个纬距)时,方程左端与低压系统靠近这一侧的气压梯度力将迅速减小,这远离低压系统一侧的气压梯度力不变,这样的表面压力差将推动台风向低压系统所在的西北侧或西侧移动,出现吸引和合并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低压环流系统的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使台风突然西折,并出现跳跃和加速,合并后的环流系统可能发生变性,并将有强烈发展。7416号、7203号、1970年6月12—15号的风暴都存在着低压系统(冷涡)的吸引作用,而使台风环流系统在突然西折时出现了跳跃、加速和加强。7507号台风曾与东北方一块云团合并也造成猛跃和强烈发展。
(4)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在上述四例中,当每一个台风西折前,都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结构。偏北移动的台风,东侧与副热带高压紧贴,等压线很密;西侧与一个低压系统(长波槽、切断冷涡等)相邻,等压线疏散。由第七章可知,非对称结构移速矢的表达式为沿我国东海岸偏北移动的台风,其风速分布的非对称结构特征为:如东西不对称,则u=uí,v>v';如东北一西南不对称(即副热带高压位于台风东北侧),则v>v',u0.即台风将折向西北方向移动。后一种情况Cx的负值大于前一种情况,即副热带高压位于台风东北侧时,台风西折速度将比位于台风东侧时大。
(5)大型基本流场的非地转效应:个例分析表明,当台风沿东海岸南北向基本气流向偏北移动时,一般由等压线疏散区向密集区移动。这是这一带流场的基本特征。因此,当台风移到黄海等压线加密区时,将产生非地转效应。那里的气压梯度力将超过原有作用在台风整体上的科里奥利力。故台风将加速折向低压区一侧,即折向西北方向移动。
(6)季节和地理特征:黄海台风西折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和地理特征。季节集中出现在7月,6月和8月也偶有出现。西折的折向点几乎都集中在济州岛稍偏西南方的海面,因此台风移到这一带就要严加监视、特别警惕。
黄海台风季节是几月
黄海的台风季节主要是7月至9月。
这段时间内,黄海及其周边海域经常受到台风的直接影响,这是因为夏季和秋季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具体到黄海地区,台风的影响通常从7月开始,持续到9月,这段时间内,黄海及其周边海域会频繁受到台风的侵袭。因此,这个时间段内,沿海地区和海上活动需要特别关注台风的动态和预警。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64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