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热带辐合区,作为地球热带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与延续对全球气候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区域,位于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带,是不同气团相互交汇、相互作用的场所,其延续和断裂,不仅反映了大气环流的变化,更与全球气候的波动紧密相连,下面就去看看热带辐合区的延续和断裂和热带辐合带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吧!
热带辐合区的延续和断裂
台风
热带高压以南两个大尺度系统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即热带辐合区和赤道缓冲带。热带辐合区对台风发生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这是大家知道的。尤其最近五年来,我国预报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总结出很多有用的观点。
但是热带辐合区环流调整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今天还没有引起普遍注意。热带辐合区环流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存在一条气流的辐合线。在热带对流层的低层是东北信风和西南季风的辐合线。这条线两侧气流的辐合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北半球东北信风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气流的辐合,这种方式称为信风汇合线。这种汇合线存在的纬度较低,在赤道北侧不远处。汇合线的辐合作用很弱,故也可称为衰退型热带辐合区。另一种是东北信风与西南季风的辐合。这种辐合线一般出现在远离赤道稍高的纬度,并出现在西南季风爆发和南半球气流向北半球涌进的时候。
这时辐合很强,可称为加强型热带辐合区。本书已经指出,台风大量地出现在加强型热带辐合区的时期,衰退型阶段台风出现的很少。夏季热带辐合区这两种基本流型是来回交替调整的。这两种流型调整时期,热带辐合线的形状便出现显著变化,同时也使台风路径出现急剧的变化。下面按热带辐合线不同形状所代表的调整,分四种情况来讨论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1)延续型:延续型热带辐合线存在于信风和季风全线加强时期,因此热带辐合线呈纬向分布,东西延续数千公里。这是产生多台风的环流背景。在延续型热带辐合区中,在一个台风的东面经常还存在另一个或两个台风,热带辐合线联结了这些台风。延续型热带辐合线北侧的东风环流平直,太平洋高压脊呈纬向带状并且西伸加强,因此西端的那个台风是西行的。
(2)南落断裂型:当季风衰退时,南半球流向北半球的气流涌进过程处于低潮阶段,台风东侧的热带辐合线便断裂南下,在赤道附近退化为汇合线。这时台风的东面甚至南面出现了太平洋高压的南伸部分。这时台风在一支偏南气流牵引下向偏北方向移动或者转向东北移去。
(3)北进断裂型:热带辐合区处于加强阶段时,如南半球向北半球再次爆发气流的涌进,或者太平洋高压脊明显的北移,这时台风东侧的热带辐合线便断裂北进。北进热带辐合区中经常伴有另一个台风向西北或偏北方向移动。这时西面那个台风便处于引导气流很弱的环境中,经常出现移速突然减慢,停滞或打转等现象,这在异常路径一章中还要介绍。
(4)东西断裂型:当西风带长波槽强烈地经向发展时,这种槽有时可以伸过热带辐合线。在槽底部位中纬度西风和赤道西风合并为一支西风,这个槽的经向发展使太平洋高压和热带辐合线都在槽区断裂,这是中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断裂区东侧的台风,将在偏南气流引导下向偏北移动。因此,热带辐合线的延续和断裂反应了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不同的调整,这对台风路径有很明显的影响。下面我们用三个实例来说明。例一,1971年7月中旬和下旬,在菲律宾附近及其以东海面的赤道辐合区中连续生成4个台风。
即1971年的12.13.14.15号台风。连续4个台风的生成和中旬一次信风的强烈加强过程是有关的。太平洋高压中心加强到596的闭合线,并向西伸展。热带辐合线在10°—15°N之间从南海中部一直延伸到中太平洋。这时热带辐合线上有两个台风即12号和13号台风,相距20个经度,远远超过双台风的作用距离。延续型热带辐合区北侧的太平洋高压不断加强,因此12号台风(位于热带辐合线西端)稳定地西移,最后在越南北部登陆。7月15日,菲律宾以东生成了14号台风,这时13号台风已经移到菲律宾西海岸低纬形势和5天前相似,热带辐合线仍维持延续型,因此13号台风也是稳定地西行的。
太平洋
但太平洋高压在减弱,中心减弱为592闭合线,故13号台风登陆点也相应偏东,在海南岛登陆。延续型热带辐合线一直维持到下旬,7月20日这时又生成了15号台风前期的低压。14号台风移到了巴士海峡东面。这两个系统都位于基本纬向的延续型热带辐合线上,因此这个台风稳定地西行。但太平洋高压又进一步减弱。故路径比13号台风更偏东,最后在广东省惠东登陆。15号台风生成以后,信风已经明显地减弱。因此从21日15号台风生成以后一直到8月上旬末,热带辐合区中再没有台风生成。26日开始,热带地区环流发生了调整,热带辐合线出现了南落和断裂。断裂带在台风中心所在的经度120°E附近。赤道附近为一条低纬偏东风之间的汇合线。
这表明热带辐合区由维持已久的加强型转变为衰退型。低纬环流的这个调整发生在15号台风临近登陆的时候,因此使登陆地点明显偏东。和前面三个热带辐合线延续阶段的台风比较,15号台风是最偏东偏北的。例二,1970年8月22日,在15°—20°N之间有一条延续型热带辐合线从菲律宾东部一直延续到中太平洋。辐合线上有两个热带气旋,相距20个经度。东面是一个外文名叫Clara的未编号台风,西面一个25日编为8号台风。这一天以后由于赤道高压北进,热带辐合线的东端明显向北推进,台风Clara也明显北上。26日西段辐合线在20°N附近,东段推进了10个纬度,移到30°N以北。热带辐合线的这种变化,使8号台风减速,方向发生急变,从27日以后折向西北移动。
例三,1972年7月25日东亚沿海有一个长波槽强烈发展,一直向南伸展并超过热带辐合线所在纬度。可以清楚看到槽底中纬西风与赤道西风合并。辐合线断裂为东西两段。这时东段辐合线的西端为3号台风,它在热带环流这种调整以后,沿着这个发展槽前的偏南气流北移。通过这三个例子的分析,热带辐合区环流调整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可以概括成下面四个模式,是东北信风和西南季风同时加强,热带辐合线呈纬向带状分布,处于加强期。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信风很强,台风是西移的。如果有多台风连续产生,则路径与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有关。高压减弱,路径偏东,加强路径偏西。
分别代表了热带辐合区的三种调整。台风东面的太平洋高压南落,在赤道附近形成汇合线。台风在一支偏南风引导下北上或转向。台风东面有赤道高压向北挺进,赤道辐合区东段也随之北上,太平洋高压与西面那个台风距离拉远,而使它周围的基本气流减弱。台风将减速、打转或西折。图8.48d是强烈发展的西风槽南伸,从而切断了热带辐合线,中纬度西风与赤道西风在槽底合并。槽前台风将向偏北方向移动,槽后台风则将西移。
热带辐合带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
热带辐合带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热带辐合带,也称为赤道低气压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北半球,夏季时向北移动,冬季时则向南移动。这种季节性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影响了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因此,热带辐合带的移动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一现象是由地球的公转和倾斜角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带辐合带的这种季节性移动对受其影响的地区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地区通常气候炎热,盛行上升气流,导致降水较多。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63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