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台风的源地主要集中在广阔的热带洋面上,这些区域具有高温、高湿的环境特点,为台风的生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具体来说,当热带洋面上的海水温度超过26.5摄氏度,并且空气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大量的水蒸气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低层大气的高温、高湿不稳定层结,这种不稳定层结是台风形成的重要前提。
台风的源地及成因
台风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洋面上。60年代后期,由于卫星探测的开展,使一部分台风的源地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洋面,如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例如1967年发生在东太平洋上的飓风Sarah,曾向西移动,穿过中太平洋,一直移到西太平洋,最后在日本以东洋面转向。发源在东太平洋、西移穿过中太平洋、进入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很少,多数在西移过程中减弱。这主要是当热带气旋向西移到东太平洋西部和中太平洋时,将遇到冷海水区和副热带西风急流区,这对热带气旋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另外,在七十年代初期,我们还发现一部分南海台风,它的初期扰动竟发源在我国大陆上。这种扰动向东南或偏南方向移入海洋后,逐渐变性发展为台风。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有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即(1)南海中北部海面,(2)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南海中北部海面1—4月这里很少有台风生成,5月逐渐增多,主要生成在15°N以北南海北部海面。6—9月南海北部海面发生数显著增加。10—12月台风生成区向南转移到15°N以南的南海中部海面。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这一带是台风发生的高频区。
1—6月主要发生在15°N以南菲律宾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附近海面。6.月以后发生区向北伸展,7—8月出现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海面到琉球群岛附近海面,9月南移到吕宋岛以东附近海面,10—12月又南移到菲律宾以东15°N以南的海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1—5月台风形成很少,6月和11—12月主要形成在群岛以南附近海面,7—10月群岛四周海面均有台风生成。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1—6月这一带很少有台风生成。9月以后发生区东移,这一带海面(马绍尔群岛的西北部和北部海面)台风发生数在10月最多。
此外,台风发生密集区的纬度随月份有明显变化。图1.5中数值是该纬度带台风发生数占该月台风发生总数的百分比。1—4月,台风发生的高频纬度带主要集中在5°—10°N之间。以后高频带逐渐北移,7—9月移到15°—20°N之间,9月以后向南移。高频带有两个极值区,一个出现在1—4月,60%的台风发生在5°—10°N之间。另一个出现在9—10月,9月50%的台风发生在15°—20°N之间,10月51%的台风发生在10°—15°N之间。
台风
台风源地的经纬度位置
台风源地的经纬度位置主要集中在北纬5度至30度之间,东经160度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广阔洋面上。
台风源地,即热带低压发展成为台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的广阔洋面上,这些地区具有相对集中的经纬度特征。具体而言,台风形成的源地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南海中北部:这是台风形成的首要源地,南海的中北部海面是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之一。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这些区域也是台风形成的常见地点,热带扰动在这些区域加强发展成为台风。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和 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这两个区域同样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此外,台风的形成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足够高的海温、潮湿的空气、天气扰动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台风的“故乡”集中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洋面上。值得注意的是,台风的形成源地并非一成不变,其平均纬度随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而变化,5月以前,绝大多数台风形成源地在北纬15度以南,随后逐渐向北移,至8月达到最北,多数位于北纬15度至25度之间,9月以后逐渐向南移,11-12月台风形成的源地很少超过北纬18度。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63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