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呢?西北太平洋地区之所以台风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一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与广阔的太平洋相接,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台风在这里频繁生成和发展,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西北太平洋在哪里吧!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原因
台风
如以经线180度以西、纬线0度以北作为西北太平洋的区域,其面积不但比东南太平洋小得多,而且也比东北太平洋小一些。因此,其洋域大小不是台风活动频繁的原因。台风活动频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的环流背景图
辐合是由东风向西移至西南季风区减弱的引起的。相对涡度则是由南侧的西风和北侧的东风构成的,即一aU/aY分量构成,据MCBride和Gray(1980b)计算西北太平洋850hPa夏季环境平均涡度是3×10~⁶s-¹,平均上升速度是一30hPa·d-¹,而在大西洋飓风前期云团活动区附近,夏季长时间环境平均是负涡度(850hPa为一1.5×10-⁶s-¹),环境是下沉运动(850hPa下沉速度为10hPa·d-¹),因此,低空有利的环境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北半球夏季各月(7~9月)200hPa平均风场,在西北太平洋,台风前期云团平均活动中心附近,高层在东风气流中,且处于西北太平洋热带高层对流层上层槽(TUTT)的西南侧,因而十分有利于云团发展成台风。而在大西洋,飓风前期云团虽然也位于大西洋热带高层对流层上层槽(TUTT)的西南侧,但高层为西北气流,不利于云团发展成飓风。因此,高层有利的环流背景也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
(2)暖洋流作用
西北太平洋具有世界最强的暖洋流,赤道北侧是暖洋流活动区,暖洋流宽达15个纬度,从0°~15°N都在暖洋流控制下,因而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海域中,海温都在27℃以上,其中大部分在28℃以上,非常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和发展。
(3)星罗棋布的岛屿
在西北太平洋浩瀚的洋域中,从菲律宾以东到日界线(180°)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加罗林群岛沿北纬10°两侧约从134°E向东延伸到163°E,东西跨越近30个经度(长约3000km),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台风发生发展区,其东北侧,马绍尔群岛(位于10°N~15°N、160°E~170°E之间)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台风发源地。这是因为大洋中海岛的存在,岛屿地形摩擦辐合,有利行星边界层中出现风的埃克曼偏转;由于岛屿白天表面加热比其周围海洋强,容易形成浮力,浮力所引起的卷入作用有利于维持行星边界层上空的辐合。
所有这些,有利于对流的形成,这对于形成台风初始胚胎——热带云团的发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星罗棋布的、纬度适中的岛屿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M.加斯顿甚至还指出,“赤道辐合带都是由于摩擦而形成的经向辐合所造成的一个稳定的积云对流带”。由此可见,西北太平洋ITCZ范围内热带云团活动特别明显,与众多的海洋岛屿有很大关系。另外,南海也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一个重要海域,多岛屿可能是个原因。当然,南海台风活动频繁还与位于105°E的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和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活动有关。
气流
(4)南半球跨越赤道气流的作用
北半球夏季期间,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据资料分析表明,南半球冬半年的冷涡比北半球冬半年的冷涡要强得多,致使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比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强。因此,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北半球台风活动的影响长期以来引起台风专家的高度重视。据研究表明,南半球越赤道气流有6条主要通道,这就是20°E、40°E~45°E、105°E、130°E、150°E、30°W~45°W。
可见,其中有三条通道,即105°E、130°E、150°E位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另40°E~45°E通道是著名的索马里急流形成的重要原因,它对北半球西南季风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所有这些,可能都是致使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特别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分析表明,有利的环流背景,强的暖洋流造成高的海温区;低纬星罗棋布的岛屿群有利于形成浮力及地形摩擦辐合,促使初始对流的发展;南半球强冷空气活动形成三条强的越赤道气流通道以及北半球西南季风活动的影响等四个特殊条件,可能是造成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比任何热带海洋多的几个主要原因。
西北太平洋在哪里
西北太平洋是指太平洋西北地区,它位于北太平洋西北部,西和西北以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伊豆-小笠原海沟为界,东北和东部以帝王海岭、夏威夷海岭为界,南界为马尔库斯-内克海隆。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形成的热带气旋较世界上其它任何海区都多,年均约35个,其中约有80%会发展成台风。此外,西北太平洋海盆位于北太平洋西北部,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5.000公里。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59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