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总辐射的变化有哪些?自然辐射是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辐射源,包括来自太阳、地壳和宇宙射线等。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辐射也在发生变化。例如,气候变暖导致臭氧层破坏,增加了地表接收到的紫外线辐射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下面就一起去看看总辐射出射度计算公式吧!
总辐射的变化有哪些
太阳辐射
在分析了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后,就较容易理解总辐射的变化情况。日出以前,地面上总辐射的收入不多,其中只有散射辐射;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升高,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逐渐增加。但前者增加得较快,即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的成分逐渐减小;当太阳高度升到约等于8°时,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相等;当太阳高度为50°时,散射辐射值仅相当总辐射的10%—20%;到中午时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强度均达到最大值;中午以后二者又按相反的次序变化。
云的影响可以使这种变化规律受到破坏。例如,中午云量突然增多时,总辐射的最大值可能提前或推后,这是因为直接辐射是组成总辐射的主要部分,有云时直接辐射的减弱比散射辐射的增强要多的缘故。在一年中总辐射强度(指月平均值)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太阳辐射
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一般是,纬度愈低,总辐射愈大。反之就愈小。根据计算得到的北半球年总辐射纬度分布的情况,其中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于赤道附近云多,太阳辐射减弱得也多,因此有效辐射的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20°N。
据研究,我国年辐射总量最高地区在西藏,为212.3—252.1W/m2.青海、新疆和黄河流域次之,为159.2—212.3W/m2.而长江流域与大部分华南地区则反而减少,为119.4—159.2W/m2.这是因为西北、华北地区晴朗干燥的天气较多,总辐射也较大。长江中、下游云量多,总辐射较小,西藏海拔高度大,总辐射量也大。
总辐射出射度计算公式
总辐射出射度计算公式为:M = dΦ/dS
其中,M 表示辐射出射度,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 (W/m^2);dΦ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即辐射通量;dS 表示面积。辐射出射度描述的是辐射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特性,与波长λ有关。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27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