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强对流天气为什么最难预警?大家都知道强对流天气的预警一直是气象学中的难题,无论是强烈风暴、龙卷风还是冰雹,这些极端天气现象的突发性和瞬息万变让预测变得异常困难,那么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强对流天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吧!
强对流天气为什么最难预警
强对流
一方面与它的自身特点有关:突发性强——常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狂风骤雨;生命史短——从发生到结束有时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或者时间更短;局地性强——马路这边下雨,可能另一边却是艳阳高照。正因如此,强对流天气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即便发出预警,提前半个小时预警也已属不易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飘忽不定”的特点,导致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历史数据积累不足,不利于判断及分析。现代天气预报依赖于计算机强大的数值模式,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数据,那么由此而建立的计算方程和假设可能就不合理,从而影响预测的精准程度。中央气象台在2007—2008年开始尝试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在这一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不仅是我国,从世界各国来看,对于其强对流天气的信息掌握也都不够全面,因此想对这种天气进行精准预测还存在着很大难度。
还有就是强对流天气的“捕捉”难度大,对观测仪器有更高要求。一些尺度非常小的强对流天气,以龙卷风为例,它的活动空间范围有限,直径一般不大于1公里,生命史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因此,从全国组网的雷达监测上看来,就是几个像素点,好比“大网捞小鱼”,很难捕捉得到。
目前的观测网也有其限制,不能观测云的详细结构,包括雷达也只能观测到大云。但相信随着中小尺度雷达卫星观测的进行,未来我们可以对云的结构观测得更加全面,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也会更准确。
强对流天气会给人们带来很大影响,可能造成城市内涝、山洪、高空坠物、农作物损失、雷电灾害等,如何应对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焦点。
面对短时强降水,行人在户外应尽量贴着建筑物前行。驾驶员遇到积水路段应减速慢行,确认安全后通过,并把车辆放在地势较高的地带。面对雷电,应避免外出,如需外出也应远离高压线及孤立的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露天的空地上。面对大风,行人应注意周边,远离广告牌、工棚等搭建物,尽快到抗风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内避雨。
如今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也越来越精准,天气预报也从预报服务时效上精细地划分出了各时段预报。大家平日里还是要时刻关注相关预报,尤其是在有出行计划的情况下,不然高高兴兴出个门,却被浇成“落汤鸡”的滋味可就不好受了。
强对流
强对流天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强对流天气通常发生在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不稳定意味着大气中存在温度和湿度的不均匀性,即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这种垂直运动有助于形成强对流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湿度:湿空气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大气中存在大量水蒸气时,当冷空气遇到暖湿空气时,水蒸气会凝结成云、雨滴或冰晶,释放出大量的潜热。这种释放的潜热提供了对流活动所需的能量。
不同空气团的边界:强对流天气通常发生在不同空气团相互接触或边界处。例如,冷锋、暖锋、干线或气旋边界等。这些边界上的空气相互作用会导致气体的垂直运动增强,从而增加了对流的潜力。
动力触发机制:除了上述因素,强对流天气还可能受到动力触发机制的影响,如地形抬升、气流的剪切、辐合等。这些触发机制可以改变大气中的运动和不稳定性,从而促使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强对流天气是复杂的大气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的天气情况可能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人员利用大气科学的知识和观测数据来分析和预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23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