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CEO李想已经有一周时间没发微博了,这和二月底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发布微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月底,理想发布了2023年度财报,全年交付新车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2023年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146.4亿元,现金流储备更是达到1036.7亿元。
得益于此,理想汽车的港股大涨超过25%,市值更是已超过了3500亿,一天的涨幅几乎就是小鹏汽车的市值,甚至市值超过了小米。
一时间,不管是理想汽车还是李想本人都风光无限,李想本人那段时间在微博上非常的活跃,不断地“教友商造车”。
然而这一切都在理想MEGA发布之后戛然而止,这是理想技术含量最高的车型,有大空间、有快充、有高配置,还有55.98万元的定价。
在上市之前,理想准备了巨大的宣发资源,甚至连媒体签好的保密协议都被官方自行撕毁,选择分批释放理想MEGA的信息,有那么点全方位饱和式营销的感觉。
然而理想MEGA的售价公布之后,订单似乎并没有像理想意料之中那样快速增长,目前网传的大定数量大约在3000台左右,小定退单数量据说高达1万台以上,但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
不过按照理想一贯以来的营销风格来看,但凡是理想MEGA的订单给力一点,官方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公布战报,在理想没有公布战报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也能够确认理想MEGA的订单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理想一直以来都喜欢用销量来反衬增程式技术的“先进”之处,如果按照这个道理来看的话,MEGA的订单不给力,基本上就意味着理想的纯电动技术不过关,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受此影响,理想的股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截止3月8日晚,理想港股的市值为2882亿,相比巅峰时刻已经下降了25%,几乎把发布财报之后上涨的部分给跌了回去。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过度营销所带来的结果,理想遭遇的这一波舆论反噬和此前的营销有很大的关系。2023年整年,理想基本上都在以成功者的姿态“教友商造车”,殊不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性价比,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发动机,并不是自家把品牌包装的有多高端。
售价足够高、而且没有发动机的理想MEGA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笔者认为这对理想来讲并不是什么坏事儿。靠着政策、市场空白以及性价比等取得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MEGA首战失利应该会让理想内部明白这个道理。
2024年会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一年,价格战成了主旋律,如果理想还在自信的认为自己是一个豪华品牌,拥有品牌溢价的话,很难在2024年有所突破。
理想L系列热销很大程度上在于同级别几乎没有增程式这种竞品,一开始就造大车的思路确实打到了市场的痛点,导致理想L系列看起来性价比十足;但随着同级别产品的陆续出现,理想L系列的销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至少问界M7和问界M9两款产品就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理想的客户。
纯电动MPV已经不是什么市场空白了,市面上有腾势D9(参数|询价)、小鹏X9、岚图梦想家(参数|询价)等一系列的产品,而且腾势D9和岚图梦想家还提供有插混版本,对于消费者来讲选择是更丰富的,理想MEGA固然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配置,但也很难支持10万元以上的差价。理想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价格敏感型的,强行拔高品牌受伤的只会是品牌自身。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理想后续纯电动SUV的路可能就好走一些了,放弃幻想,认清现实,敬畏市场和消费者,品牌溢价什么的都是浮云,老老实实打造用户认为性价比高的车型,走自己的老路,销量应该不会差。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20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