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一年的新 iPhone 都成为了 Apple 被人们诟病失去了创新的理由。我能理解大家对于各种例行的硬件更新感到失望,我自己在上手 iPhone 15 Pro 时也几乎没有新鲜感,除了在想到这几个与相机系统强相关的名词时:Apple Log,ACES,以及 Blackmagic Camera APP。所以很自然地,这篇文章不会是一个对 iPhone 作为手机的完整评测,而会是我个人对 iPhone 影像系统的一点思考,我会聊一聊它是否能被当作「一台电影摄影机、一间暗房、一家图片社」,也会聊一聊其他手机厂商和 Apple 到底差在了哪里。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iPhone 的录像性能好,已经是被广泛接受的共识了,从 iPhone 12 加入杜比视界开始,它就已领先全体安卓一个身位。今年的 iPhone 15 进一步强化了这方面的优势,补齐了 4K@60fps 的变焦镜头切换功能,加入了 Type-C 外录,并提供了大量专业制作支持。不考虑专业功能,iPhone 15 Pro 也是目前我认为仅次于 DV 机的便携纪录片制作设备,我很推崇的纪录片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也有部分镜头是通过 iPhone 录制的。而这些容易感知到的显性优势,是通过 Apple 在影像领域里的观念级别领先达成的。如果要问这些观念领先到底是什么,我会说是完成度、兼容性、前瞻性。

首先,我对于一台录像设备的性能需求,按优先级排序应当是:色彩表现 = 动态范围 ≥ 读出速度 > 分辨率/清晰度 > 噪声控制,这里的逻辑是,无论在什么尺寸的终端、在什么距离下观看,色彩和动态范围永远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项目。而 iPhone 15 Pro 上的 Apple Log,就再一次强化了 iPhone 在这两个项目上的优势,同时,它也是一个最能体现果式完成度的功能点。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先说 Apple Log 的实际性能。根据家硕老师的 Xyla 21 测试结果,iPhone 15 Pro 在 ISO 1600 下实现了 15.1 挡 @ SNR=1,14.8 挡 @ SNR=2 的动态范围。这样的表现即使只能在主摄像头上达成,但对于一个传感器尺寸不到 1 英寸的小型视频设备,仍然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这一切当然要得益于在录像环节也在不断进行的计算摄影。其实最近刚刚发布的 RED V-Raptor X 也告诉了我们:电影摄影机同样可以做计算摄影,即便只是简单的堆栈也可以将它的动态范围提升到接近 20 挡的夸张水平。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这项技术必然会是未来手机视频拍摄的演进方向,而要实现它,需要的是一套科学完善的处理管线、一套一致高速的 CIS 系统以及一套算力充沛的后期计算单元。安卓厂商的算法成熟度已经在大量的静态图片拍摄中得到了验证;而随着 Snapdragon 8 Gen 3 的广泛应用,算力其实也已经不是厂商们的瓶颈了。但 CIS 的速度,特别是副摄像头,仍然有待重视:去年的 IMX989 速度已经是与 iPhone 相近的 10ms 左右,但副摄大多还在 30ms 左右徘徊,这样的情况在静态拍摄时还能应付,但面对录像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我们需要见到更加成熟的 CIS 搭配。

再来聊聊所谓苹果级别的完成度。Apple Log 并不是第一个在手机上出现过的 log,此前安卓里就有小米的 Mi-log 与 OPPO 的 log,iOS 里也有像 Protake 这种提供了 log 图像模式的视频软件,但它们,即使有的没干「把 Rec.709 的画面重新映射到 log 下」这样脱裤子放屁的无用功,也没有做好 log 应有的配套工程。提供 log 到 Rec.709 的还原 lut 是最基本的配套,而 Apple 直接做到了部分相机厂都没有做好的地步:支持 ACES。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只不过是做一个 Input Device Transform 和 Output Device Transform,能用公式表达出 Apple Log @ Rec.2020 到其他任意 ACES 支持的色彩空间之间的映射就行了。那为什么其他厂商没做这件事呢?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们不知道,或者不认为这件事很重要: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再早几年的互联网教程,涉及到 log 的还原时,还只会简单地教人们用 Pr 套个 lut,色彩空间转换与中转色彩空间的价值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第二是 log 对于它们来说只是个噱头:它代表着高端视频制作,代表着提升用户认同,至于怎么用好不好用?管他,反正没人用。Apple 早就进入了正儿八经的影视工业流,做起这种事自然会做得十分完整,DaVinci Resolve 第二天就更新了对 Apple Log 的支持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是谓果式完成度。

说到 Apple Log 就要提到 Blackmagic Camera 这个软件。首先它是个免费软件,考虑到 Apple 与 Blackmagic Design 的关系,我不负责地推测它可能就是 Apple 主动请 BMD 为 iPhone 15 Pro 制作的。用过 BMPCC 的朋友们应该对这个界面相当熟悉,可以说 BMD 就是把他们电影摄影机的系统放进了 iPhone 里。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它完全可以称作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了。除了内录时媒体文件的存储逻辑有些重复之外,我对这个 APP 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很符合我对一个手机专业视频软件的想象。这也是 Apple 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厂商几乎没有什么类似的渠道,只能自己做了。不过考虑到其内卷程度,我们应该也会很快看到类似的软件问世。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手机相较于专业的影像设备,另一个特点是它可以集前中后期所有流程于一身。所以我早就提出:如果不能完善利用一块相当先进的 1000 nits OLED HDR 屏幕,是非常可惜的。对于已经有成熟 HDR 规范的视频领域,苹果的答案是和杜比合作的杜比视界。而在堪称 HDR 荒漠的静态图片领域,苹果则是硬生生打造了一份现在已经成为 ISO 标准的 HDR 方案:Gain Map。其技术细节可以简述成构建了显示端 SDR 与 HDR 转换的桥梁,SDR + Gain Map = HDR,而核心思想与 EDR 显示也较为近似。

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在终端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纸媒的介入。即便人类社会大规模淘汰了电子的 SDR 显示设备,纸质媒介得益于大尺寸下压倒性的成本优势,也仍然会长期存在,静态图片因此将长期处于 SDR 与 HDR 共存的状态下。因此,Gain Map 因为很好地兼顾了 SDR 兼容性与 HDR 显示效果,将会是目前最具潜力、推广难度最小的静态图片 HDR 规范,各安卓厂商的逐步跟进也是其最好的证明。然而他们虽然已经跟进,但绝大多数还是处在只能小范围共享的自娱自乐阶段。最近 Lightroom 已经加入了 HDR 支持,我的静态图片后期处理也转向了 HDR 流程,而 iPhone 的相册也是目前回放相对较为省心的软件,只是很可惜我不能在这里展示给你们看,有机会我会制作出视频版。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讲完上面这些,我们不难发现,苹果在面对一些近未来的需求时,总会显得得心应手:高速 CIS 为视频录制下的计算摄影早早就搭建好了基础,在电影工业的积累转化成了杜比视界与 Apple Log,Gain Map HDR 更是直接成为了静态图片的 HDR 规范。这种前瞻性的来源显然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如何构建一个能够保持如此前瞻性的 methodology 应当是各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iPhone 15 Pro,不如叫做 Apple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最后再来聊聊 iPhone 15 Pro 的基础体验。今年我感知最大的另外三处更新是 Type-C 接口,Action Button 和钛金属。Type-C 自然不用说,出门再也不用多带一根线了。Action Button 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实体电源键,我能在各种情况下迅速开启相机并转到录像模式,这也构成了我上文提到「优秀纪录片拍摄设备」的一部分。通过边框材质变化实现的重量缩减也让我十分受用,至于掉漆问题,作为前 X-Pro 3 用户且不考虑出二手,自然也不是很在意,伤疤只会让它更独特。

所以,iPhone 15 Pro 让我满意吗?在影像器材的范畴内,是的。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momo,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192646.html

(0)
上一篇 2024-03-04 18:05
下一篇 2024-03-04 18:3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428143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