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的鞭炮味还没散尽,国内车市就已经在展现它最残酷的一面。
先是,2月18日春节后开工第一天,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消息人士称,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将照常发放;3月15日之前还在岗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而3月15日之后,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
紧接着,比亚迪再一次精准丢出了新的“王炸”,针对秦PLUS(参数|询价)与驱逐舰05,分别推出了荣耀版车型,售价7.98万元起,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随后,五菱、哪吒汽车、长安启源、吉利、腾势、小鹏、零跑、别克等品牌纷纷跟进降价,车市从“油电同价”走向“电比油低”。
一时间,整个行业都被打了闷头一棒。春节的“祥和”被开年后即开启的“残酷”冲击得体无完肤。这就是真实的商战,更体现出了当汽车市场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市场竞争已经明确呈现出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态势。
活下去,将成为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诉求。而即将死掉的新能源企业,也绝不仅仅会是高合一家。
1
汽车行业的“死亡阴影”
2024年车市竞争之卷正在成为行业的共识。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2024年车企将卷价格、卷产品、卷服务、卷流量,会是一个“最卷”的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表示,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企业已经开始通过价格战来“掀桌子”抢地盘,而弱势车企则终难逃脱“欠薪-停工-倒闭”的命运。
回看过去的2023年,广菲克、广汽三菱等合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自游家、雷丁汽车、威马、爱驰、天际汽车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相继退场。
倘若,再加上众泰、力帆、比速、幻速、华泰、拜腾、博郡、前途、赛麟……也就3,5年的时间,那些曾经红极一时车企,在物竞天择中消失,而后成为流星,成为昙花,至于曾经那些宏大的目标和计划,也终究被现实打败。
而此番高合的突然倒下,一边无疑再次为圈内圈外的所有人敲响警钟,一边则继续印证“造车,真的好难。”特别是在开局便触发地狱模式的2024年,那些弱者、投机者的必然结局是接连不断的被淘汰。
众所周知,很长时间以来,汽车一直都是一个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也就是强者变得越来越强,弱者变得越来越弱。
那些销量特别好的汽车集团因为能有稳定的资金收入,就能把更多的钱花在研发新产品、扩建新工厂上。
每隔一两年就能搞出用上新技术的新车型,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买他们的车,就这样一直滚雪球。
滚着滚着,那些销量不太好、没钱搞研发、产品越来越落后的小车企就被滚没了。
这也就导致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的汽车品牌数量一直在减少。少到现在,就变成了少数几个大集团,各自带着手下的牌相互竞争。
前十个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或者集团,就占了全球销售份额的 75% 。
而中国市场必然也遵循这样的规律,且淘汰赛的时间不会特别长,接下来两年就是胜负见分晓的关键期。
2
市场格局从群雄割据到强者生存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跟燃油车时代的品牌众多不一样,燃油车时代那么多品牌,是因为中国还是增量市场,而且合资品牌都在海外有成功经验,车型全球化。
但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存量市场,竞争已变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形态。
就像当年的电子产品竞争,类似于像金立、波导、锤子,甚至连HTC、诺基亚这样红极一时的手机品牌,现在都已经坟头草两米高。
为什么?就是因为做小品牌实在太难。
因为规模效应的存在,出货量极大的大厂可以把成本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搞出性能极致领先的性价比怪兽,直接碾压其他小品牌,让其他品牌无牌可出并最终败光家底。
于是,一边是诱人的巨额市场蛋糕,一边是血腥而残酷的深渊,身处在这条赛道上的每位选手现在都开始如履薄冰,步步为营。
确实,对于所有的车企而言,2024就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一年,要想留在牌桌上的,就要求必须放弃幻想,随时准备“拼刺刀”。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比亚迪掌舵者王传福近日抛出观点:“新能源车的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留下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
眼下,比亚迪无疑在用行动向所有参与者诠释,“没有岁月静好,只有继续向卷而生。”
从2023年的“油电同价”到2024年的“电比油低”,更加“玩命”的比亚迪,一定会给中国车市所有参与者继续上强度。
这也意味着,高合汽车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位陪跑者,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所谓“刀下魂”出现,成为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粒尘埃。
3
向卷而生
如果按照如今的发展规律,后续市场上能活下来的品牌,一只手可能就数的过来。听上去有点悲怆,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是的,造车之路确实并不容易。但是转换角度考虑,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还是由于其自身所致,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本就是一个良性健康新能源市场所需要的。
淦家阅在开工信中指出,“中国汽车的“青年时代”,不确定性中的确定之锚,就是不争论,干就对了!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不是担心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顺应时代努力奋斗而来的。”
在笔者看来,这段话不仅仅受用于每一位吉利汽车人,也为身处在这条赛道上的每一位汽车人提供了方向。
顺势,将视线进一步聚焦到吉利汽车1月份销量成绩单:
今年1月份,吉利的燃油车、混动车、纯电车三箭齐发,以21.3万辆的成绩,超过了一汽-大众、比亚迪,首次拿下全行业车企排名销量冠军;同时这个销量,也创下了吉利单月销量的最高纪录。
其中,新能源销量达6.6万辆,同比增长591%,同样创下新高。领克汽车1月销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154%,创历年首月销量新高。吉利银河系列单月销量达1.9万辆,环比增长超59%。
市场艰难没有错,但为什么吉利就能活得很好?吉利又凭什么拿第一?
其实,这一切早有铺垫。早在三年前,吉利就先后发布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和“智能吉利2025战略”,围绕电动化和智能化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布局。
如今,吉利的各项技术布局一一落地,并逐步转化成实际的、成体系化的成果。
从小到电池(金砖电池)、电驱(威睿电机)、芯片(龙鹰一号),到大的平台架构(SEA、e-CMA)、操作系统(Flyme auto)、算法算力(星睿智算中心)、智舱智驾(浩瀚智驾)、智能制造等领域,吉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并助力吉利抢先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
事实上,除了吉利之外,像比亚迪、长安、奇瑞、零跑等车企,也都围绕电动化和智能化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布局,实现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研自产。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车企才有底气和实力,在面对新能源赛道切换时,不仅能更加从容,甚至有充足的弹药,去继续“卷”下去。
头部车企愈发向好,末尾品牌逐渐消亡,这样的市场格局很长一段时间将不会改变。由此来看,当下汽车市场格局,就如《双城记》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危与机并存之下,借用淦家阅的新春寄语的一句话就是——“不争论,干就对了!”
3
结语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逼近40%,销量逼近900万辆大关。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
毫无疑问,这是足够令人兴奋的数字。但,胜利的果实只会归属少数人。
恰恰因为如此,这场汽车马拉松比赛,将会变得越来越精彩、同时也会越来越残酷,越血腥。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18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