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跑汽车总裁吴保军离职,总裁也是打工人
2023年,零跑汽车的销量达到14.41万辆,同比增长29.7%,在新势力车企中销量排名第三。同时,零跑迎来Stellantis集团的入股,在获得资金的同时,还与后者合作进入海外市场。成立八年后,零跑汽车已是汽车行业内的重要角色,它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多人关注。
最近,这家新势力的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离职。据知情人士透露,吴保军在最近一年都未参与零跑汽车的经营工作,主要负责战略和政府事务,离职对零跑汽车的经营不会有影响。针对吴保军离职消息,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予以证实。不过,吴保军本人的说法却给原本常见的离职,增添了几分火药味。
根据吴保军的说法,离职是因为劳动合同到期,公司提出不再续约。吴保军还表示,在其一手参与零跑汽车创办的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子里,零跑汽车从2020年销售1万台,2021年当年销售实现4.32万台、累计销售实现5.5万台,到2023年销售超过14.4万台;零跑汽车2022年9月份顺利在港交所IPO,2023年确立了与Stelantis集团的合作,这都是巨大的成果。“超预期达成了我来公司之前签署的聘用协议的三大目标。”
吴保军还谈及了自身在公司权益的问题,称对其通过宁波景航和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股权,大家也非常关心,处理方案目前正在协商中。“职业经理人总裁也是一名员工,员工对于庞大的企业组织来说,是弱势的,是无助的。”
对于股权处理方面,吴保军希望公司尊重历史和契约,并提出自己的诉求,“职业经理人总裁也是一名员工,员工对于庞大的企业组织来说,是弱势的,是无助的。因此我希望公司:1.尊重历史,尊重契约;2.应合法、合理、合情;3.客户第一,员工第二。”
2、苹果造车又延期,预计2028年上市
近日,知名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称,苹果将汽车的推出时间从原先的2026年推迟至2028年。从更深喉的信息来看,苹果的造车项目的困难,不仅是需要推迟发布这么简单。
作为智能汽车的标签,智能驾驶是苹果必须攻克的难关,但据知情人士消息,即便把发布时间推迟到2028年,苹果也拿不出L4级自动驾驶(苹果的原定目标),只能提供L2+级(部分自动驾驶,比L2级别功能更完善)。同时,产品向特斯拉现有产品看齐,不会有重大突破,不过希望能够以时尚的设计和用户界面吸引车主。
爆料还指出,2028年不仅是苹果智能车的计划发布时间,也是该项目的“关键时刻”,如果届时苹果仍无法发布智能车,高管们可能会考虑终止该项目。
跨界造车的案例并不少,但苹果的造车周期无疑是其中最长的。苹果的造车野心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乔布斯就打算研发自主汽车品牌“iCar”。到了2014年,苹果正式启动汽车项目,并将其命名为“泰坦(Titan)计划”。如果真要在2028年推出汽车,那苹果的造车周期将长达14年。
此时,苹果汽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拿下一席之地。毕竟头部车企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在2023年,特斯拉交付约181万辆汽车,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
3、智能驾驶加速,华为之外,大疆也不容忽视
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乘用车市场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已达 42.4%,智能驾驶距离走入大众市场越来越近。基于此,产业链也隐藏着机会,华为和大疆将成为场上的主要力量。
据行业人士透露,近期大疆车载已经收到比亚迪和一汽集团的明确投资意向,目前各方正在推进融资流程,大疆车载对外向投资机构的估值报价约百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华为车BU在独立后成立了子公司“引望智能”,并且开放融资,首家投资方为长安汽车。为吸引更多车企加入,华为未来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将降到30%以下。
华为通过问界+ADS2.0的组合拳,已经在智能驾驶行业占据了领军位置。但受限于成本,华为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搭载于中高端车型中。
大疆车载是大疆创新内部孵化的智能驾驶团队,2019年成立为车载BU。2022年10月,大疆车载业务从母公司正式剥离,成立独立实体公司“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大疆车载成为卓驭科技的业务品牌。得益于去掉了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路线,大疆可以把系统成本做到更低。目前,大疆的智驾系统已在五菱Kiw身上量产,这款车的起售价只要8.78万元,把智驾带到了10万元以内的市场中。
4、供应链巨头纷纷裁员,涉及上万人
近日,采埃孚集团宣布,计划到2030年在德国裁员1.2万人,这几乎相当于采埃孚德国所有员工的1/4。与此同时,博世集团和法雷奥也公布了裁员消息。博世计划2026年底前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约1200人,其中950人在德国。法雷奥则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150人,主要针对白领员工。
电动化转型是采埃孚裁员的原因之一,采埃孚方面表示,与内燃机汽车零部件相比,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半。采埃孚裁员的另一个原因是降本,采埃孚劳资委员会主席阿希姆·迪特里希就表示,采埃孚计划在德国关闭两家工厂,裁员1.2万人,并将业务迁至成本较低的东欧国家或印度。
面对电动化转型,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其实和主机厂面临相似的困境。
一方面,两者在进行电动化转型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而电动汽车还处于市场普及阶段,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这导致企业可能无法平衡投入。另一方面,在主机和零部件领域都有实力强劲的新玩家涌入,因此两者都不得不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其中就包括降本增效。博世前中国区总裁陈玉东曾坦言:在中国市场,博世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至少各面临200个竞争对手。
5、充电桩行业风起云涌,中石化与万帮数字能源达成合作
天眼查APP显示,1月12日,中石化万帮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万帮)注册成立,这家公司的两个股东是中石化(持股70%)和万帮数字能源(持股30%)。
前者不用过多介绍,后者是充电桩领域的头部企业,它旗下的星星充电是全国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第二大品牌,仅次于特来电。就在1月25日,有消息称星星充电正在考虑在香港进行IPO,计划筹集资金约5亿美元。
能源转型涉及多个领域,公众关注比较多的是主机厂,但在产业上游,变化也在同步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中石化正在加快从传统油品销售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而发展换电站和大功率直流快充等新业务,是一个主要方向。
2021年,时任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公开表示,中石化计划到2025年建设充换电站达5000座,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6、特斯拉的2023有点难
美国股市周四,特斯拉股价大跌12.13%,触及了8个月新低,导致特斯拉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其2023年业绩表现不佳。2023年,特斯拉总交付量达到了181万辆,同比增长35%,是纯电动汽车的销售冠军,不过增速同比2022年的下降了5个百分点。
在过去六年间,特斯拉实现了急剧增长,这主要得益于Model 3(参数|询价)和Model Y(参数|询价),而特斯拉的最新车型Cybertruck(参数|询价)虽然更炫酷,但不具备前两者那样的潜力。
特斯拉2023年业绩不佳的另一个表现是毛利率大幅下降,2023年四季度仅有17.6%,远远低于2022年同期的24%,也低于两大中国车企比亚迪和理想的第三季度数据。这主要是由于特斯拉在2023年七次下调售价,目前Model 3定价同比下降了17%,Model Y的售价则总计下调了25%。马斯克去年在谈到大幅降价时表示,他认为有必要牺牲利润而换取更多的销量。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在连续降价带动销量增长的情况下,特斯拉的销量增速开始放缓。2023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销售收入增长了3%,远低于全年的19%。按照华尔街分析师目前的预期,特斯拉2024年的交付量会达到220万辆,较上年增长20%,较2023年的35%继续放缓。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叮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14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