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内卷的标识是什么?当发现大家的处理器芯片组都是一样的,当发现大家的手机都很薄,比一个硬币的厚度还薄,这个时候就要比拼其他的了。
比如屏幕,就是一个新的卷的方向。几年的手机屏幕都是LCD背光,后来出了OLED屏幕,特别是LTPO屏幕成为了高端屏幕的代名词,尤其以三星产的屏幕为优秀。所以现在的高端机例如苹果,包括一部分中端机,都是用的OLED屏幕。
不过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三星OLED屏幕被冠上了“瞎眼屏”的称号,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同一块屏幕,在苹果和三星手机上就不瞎眼,到国产手机就变成了瞎眼,但是听起来也挺吓人的。宛如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小马过河,有的说浅、有的说深,那么小马怎么办?小马的妈妈建议说要小马自己试一试,小马才没那么傻呢?换个地方找个看得清的浅浅的地方过去不就是了。
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一加 Ace 3 直接使用了顶级旗舰一加12上的这款国产“全球首发东方屏”,有了它,就无需多虑,可以直接简单过河了。它通过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眼健康安全评测提醒(ECAP)的测试,同时也获得了德国莱茵 TÜV智能护眼3.0认证。根据电商资料,一加 Ace 3 全面搭载了旗舰同款(指得是一加12)的明眸护眼技术,具有六大护眼技术方案。没有比它更护眼的了,目前看来。
不仅护眼,这款屏幕更是拥有6大突破,9大世界第一,12大全球首发,是国内首个DispalyMate A+认证的屏幕,DisplayMate A+刷新18项记录,也许是世界目前最好的手机屏幕。
当然,我们不能听,还要自己使用看眼睛的感受。虽然说每个人的眼睛敏感度不同。不过对于我来说,曾经看电视长了都会眼痛流泪 ,还是很敏感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款屏幕的表现。
咱们先直奔护眼这个话题,左侧的手机是一加 Ace 3 ,右侧的是iPhone 11 Pro Max,在低亮度下,猛一看效果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将拍摄的相机用手工模式调节下参数观看,就会发现,右侧的手机是低频PWM调光,这大黑块多明显。而左侧的一加Ace 3是2160Hz高频PWM调光,不管是黑块还是黑块闪动速度,毫无疑问,一加 Ace 3 的更好。
其实不仅是这一个方面,一加 Ace 3 还在多个方面对于视力进行了保护,可以说是多管齐下。
比如这个明眸低频闪,本质上,开启以后,高亮度就会变为3Pulse类DC模式,不开启的话,高亮度就是1Pulse类DC模式。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眼睛的感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为了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一加 Ace 3 有多种护眼设置,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例如有舒眠模式,在日落后到日出前,屏幕色温自动调节为暖色调。
也可以选择护眼模式,智能调节,根据环境周边色,智能调节屏幕的色温值,提高舒适度。
色温,可以手动在暖色、默认,就是标准以及冷色之间选择。
不仅在白天,我也曾在夜晚长时间使用,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可见这款国产屏幕的护眼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个人不建议这样使用手机,良好的使用习惯,间断性的休息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是护眼的根本。
不仅是护眼,一加 Ace 3 搭载京东方最新的X1发光材料,发光效率高,同亮度功耗降低,实现了4500nit峰值亮度,1600nit全局最高亮度和800nit手动亮度,即使户外使用也可以获得良好的使用感受。我们看上图,左侧是灯源照射的方向,而手机屏幕显示,光源照射的左侧和右侧并没有什么区别,说明这款屏幕具有足够高的亮度,即使周边环境亮度高,依旧可以很好的显示图像。
这是在室外阳光照射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即使是这样高的环境亮度,一加Ace 3 的画面依旧清晰,真是令人惊叹。
它还搭载了Display P1显示芯片,自研画质引擎,实现了单像素独立校准,显示效果更加纯净。在清晰度、色准、色偏、亮度均匀性等方面,全面超越了行业。
我们看看实拍的画面效果,由于拍摄器材,网站压缩等因素,实际效果要远好于展示效果。
画质细腻,颜色纯正,这款屏幕的表现很棒的。
而且你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包括有生动、自然、影院、鲜艳模式。
通过测试仪器,测试出来这款屏幕的色域高达100%的DCI-P3色域,色彩鲜艳,色彩广,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不仅显示效果好,这款屏幕的触控感觉也很出色,而且还支持雨水触控。即使遇到下雨天或者手指出汗,屏幕依旧可以灵活触控。
我测试了下,将手指沾满水,操控屏幕,依旧反应灵敏,正常操控,的确名副其实。
用了这几天的时间,对于屏幕总的感觉就是亮度很高、护眼做的不错。 然后通过一些测试和对比,就发现这款屏幕,的确护眼做的很好。而且具有多种护眼模式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支持雨水触控,适应性广。 对于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或者那些对于手机屏幕敏感的人,的确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走不完的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ngdanghao.com/article/118167.html